首页>动态要闻

陕西省五类机构2020年度运行发展情况

陕西省五类机构2020年度运行发展情况

script>if("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document.write('文章来源: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发布日期: 2021-04-28 14:46
字号: 打印

2020年,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和商业保理公司(以下简称“五类机构”)紧紧围绕地方金融组织功能定位,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影响,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服务中小微、“三农”企业,广泛参与普惠金融和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业务,各行业整体运行平稳,保持有序发展态势。

一、全省融资担保行业克服经济下行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坚持聚焦支小支农主业,业务规模显著增长,业务放大倍数和小微“三农"业务占比不断提高,融资担保代偿率明显下降,行业总体运行平稳有序。

(一)全省融资担保机构减量增质效果显现,业务规模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末,全省共有融资担保机构179家,其中法人机构160家(含再担保公司1家),分支机构19家,法人机构较去年减少7家,从业人员2892人。行业净资产547.47亿元,较上年增加34.18亿元,增长6.7%;融资担保在保余额1320.15亿,较上年增长11.1%;在保户数50.86万户,较上年增加31.2万户,增长158.7%。

(二)融资担保效果显现,资本结构进一步优化。2020年,全省融资担保业务年度担保代偿率为1.13%,较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担保放大倍数为3.28倍,较上年增加0.96倍,增长41.38%。从股东性质看,全省160家法人机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的有95家,占比59.37%,注册资本425.09亿元,占比83.86%;民营65家,占比40.63%,注册资本81.28亿元,占比16.04%。从资本规模看,注册资本在10亿元(含)以上的有16家,注册资本合计279.53亿元,占比55.2%;注册资本在1亿元(含)至10亿元的有84家,注册资本合计203.78亿元,占比40.2%;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下的有60家,注册资本合计23.56亿元,占比4.6%。

(三)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不断完善,准公共服务作用发挥明显。截至2020年末,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内各类担保机构达81家(其中法人机构44家),覆盖了11个市(区)、11个主要开发区和54个县区,担保业务实现全省县区全覆盖。体系实收资本291.7亿元,净资产319.39亿元,在保余额473.8亿元,新增担保业务规模为503.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8%;新增户数为3.1万户,较去年同期增长32.8%;平均担保放大倍数为1.48倍,较去年同期增长16.54%;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占比71.53%。纳入名单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平均担保费率为1.14%。

二、全省融资租赁行业资产规模稳步扩大,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作用日益突显,行业净利润持续增加,行业整体运行稳定,发展势头良好。

(一)融资租赁行业资产规模持续扩大,服务实体经济作用明显。截至2020年末,融资租赁行业总资产达到5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5%;资产总额3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8.4%;融资租赁行业在能源设备、基础设施及不动产、通用机械设备、医疗制药设备投入方面分别为39亿、29亿元、121.4亿元、2.9亿元,分别实现了2.67倍、3.67倍、3.58倍和1.28倍的增长,融资租赁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动能强劲。

(二)融资租赁业务发展迅速,行业盈利能力增强。截至2020年末,接入银保监会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融资租赁公司共有111家,其中,内资23家,外资88家;注册资本327亿元,实缴资本159亿元,从业人数869人。全年融资租赁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8.5亿元,增长37.9%;净利润实现了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亿元,增长了66.7%,为近三年来增幅最高。

(三)融资租赁行业融资能力增强,金融机构授信额度进一步放大。截至2020年末,融资租赁行业总负债规模为3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5亿元,增长32.9%;在行业负债规模中,短期金融机构借款77.3亿元,占负债总额的22.5%,较上年同期增加20.7亿元,增长36.6%;长期金融机构借款124.8亿元,占负债总额的36.4%,较上年同期增加1.3亿元,增长1.1%;对股东的负债6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1亿元,占负债总额的17.7%,增长2.1倍。

三、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行业结构不断优化,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作用发挥明显,不良贷款持续压降,行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一)行业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0年末,全省共有小额贷款公司272家,实收资本276.38亿元,资产总额326.45亿元,负债总额42.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13.11%。

(二)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服务作用明显。截至2020年末,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264.96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为108.1亿元,同比增长45.25%;涉农及小微贷款合计(剔除重叠部分)为123.72亿元,同比增长3.5%,业务占比达46.7%。

(三)小额、分散特点明显,不良贷款持续下降。截至2020年末,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发放户数为587809户,单户平均余额为4.5万元;贷款发放笔数为907751笔,单笔余额为2.92万元。全年小额贷款公司行业不良贷款余额持续压降,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了1.2个百分点。

四、全省典当行业受疫情影响明显,经营利润下降,整体运行平稳,“小额、短期、快捷、灵活”特点明显,典当行业拾遗补缺、调余济需作用持续发挥。

(一)典当业务规模总体稳定。截至2020年末,全省共有典当行206家,从业人数995人,注册资本金总额38.95亿元,资产总额42.68亿元。全省典当行业实现典当总额35.0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3%;典当余额25.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4%;营业收入1.83亿元,营业利润0.43亿元。

(二)“小、短、快、灵”的经营特色明显。2020年,典当行通过信息系统累计上传当票15,993笔,全行业平均单笔业务金额21.92万元,同比下降8.5%;房地产典当平均单笔业务金额77.67万元,同比下降15%;财产权利典当平均单笔业务金额188.45万元,同比增长11.98%。典当业务期限短,资金周转快,一般典当时间为10天至15天,最长不过3个月。典当总额中,动产典当业务占比为26.24%,房地产典当业务占比为54.72%,财产权利典当业务占比为19%。

五、全省商业保理行业规范意识逐步增强,实体经济贸易融资、应收账款管理等作用进一步发挥,行业整体运行平稳。

截至2020年末,全省接入全国商业保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商业保理机构共有4家,均集中在国际港务区,其中国有机构1家,民营机构3家;注册资本11.50亿元,实缴资本8.504亿元,受让应收账款余额18.89亿元,融资余额13.44亿元,营业收入7708万元,利润总额为1142万元。

2020年,开展了商业保理行业清理规范工作,累计排查相关公司458家,其中,营业执照名称中含“保理”字样的公司270家,营业执照名称中不含“保理”字样但经营范围含保理业务的非融资租赁公司188家。经资料审核和数据交叉比对验证,有64家商业保理公司符合银保监会相关要求,拟接入商业保理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日常监管。

2020年12月21日,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再贴现业务正式上线首日,西电保理公司为中国西电集团成员单位办理了供应链商业承兑汇票再贴现1000万元,这是全国首批,也是陕西省首笔供票再贴现业务。该项业务成功落地西安,代表着西安作为全国中心城市的票据市场创新继续在全国范围内保持前列,也突显了再贴现政策工具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又一创新成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链接

一行两会

各省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驻陕机构

省属机构

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