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依法高效履行基层央行职责,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金融支持经济稳增长更加有力
融资总量保持稳定增长。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定期召开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窗口指导会,常态化开展电话指导,有效疏通货币政策在陕传导渠道,确保全省流动性合理充裕。11月末全省人民币贷款余额43681.00亿元,同比增长12.71%,连续16个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前三季度,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396.09亿元,占全国比重为2.18%,比上年同期高0.21个百分点,融资总量适度,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更加充分。加强再贷款再贴现工具运用,探索再贷款、财政奖励、政策性担保和风险补偿相互结合的支持模式。10月末,陕西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余额373.89亿元,同比增长26.4%;再贴现年累放金额519.8亿元,同比增长18.64%。做好政策延续与衔接,两个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成效显著。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运用延期支持工具支持普惠小微企业1.44万户、贷款本金217.69亿元;运用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支持普惠小微企业2.15万户、贷款本金55.4亿元。
市场化融资功能进一步增强。成立陕西省债券市场合作机制,组建300余家企业组成的分层次的债券融资后备企业库,推动全国首批乡村振兴票据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落地陕西,西北地区首单供应链ABN项目成功发行,首单“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双贴标债券成功发行。
重点领域金融供给更加充分
金融支持产业链供应链创新提质增效。主动对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将金融支持供应链、高科技、“专精特新”等领域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创新推出陕西省供应链金融平台——“供链融通”,有效拓宽供应链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融资渠道,10月末,融资成交额3.6亿元,平均综合成本2.75%。
金融支持小微、三农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深入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构建金融顾问、四贷促进、让利实体、发债辅导、考核奖励“五个机制”,建立业务授权、金融产品、专营机构、银担合作、尽职免责“五项公示”制度。三季度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856.82亿元,增速连续10个月保持在40%以上;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从2019年8月阶段性高点6.61%逐步下降到2021年9月末的5.03%,累计为实体经济节约成本263亿元。全国首创“县域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指数评价体系”,开展省市县三级金融机构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一对一”结对帮扶行动。三季度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8702.91亿元,同比增长10.37%,比上年同期高1.9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4.67%和103.08%,有力保障了乡村振兴领域的资金需求。三季度末,全省已脱贫人口贷款同比增长42.03%,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29.32个百分点,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金融服务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发展成效显著。三季度末,作为全省支柱产业的制造业贷款余额2959.25亿元,同比增长11.41%,比上季末高0.09个百分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017.21亿元,同比增长36.22%,比上年同期高12.77个百分点,比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高22.19个百分点, 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制定印发《关于金融支持陕西省绿色发展 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指导意见》,有针对性地指导金融机构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9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3296.56亿元,同比增长26.4%。
金融稳健运行的基础更加稳固
区域金融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健全。以金融风险精准画像为切口,创造性构建涵盖行内业务处室、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的“大稳定”协同履职体系,成功搭建多维度金融风险监测指标体系、法人机构经营改革报告制度、动态热点风险监测等机制,多频次精准“把脉”风险变化,确保辖区风险底数清、情况明。
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功能持续强化。持续开展压力测试、央行金融机构评级、资产质量真实性评估、风险监测预警,逐一深入排查省内法人银行机构主要风险隐患,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和约谈。
风险化解处置稳妥高效。做实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印发《陕西省金融风险提示通报制度》,持续强化风险防控合力。指导风险水平较高的机构主动开展在线修复,金融风险保持在低位合理水平,整体可控。
金融助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助力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推动两项全国首创资本项目外汇管理试点政策(中欧班列“长安号”产业链相关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暨“一带一路”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国内外汇贷款结汇试点)在陕落地实施;成功推动全国首个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中欧班列应用场景在陕试点运行,有效解决中欧班列产业链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关工作做法及成效被40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获得企业、银行高度好评。
大力推行综保区“主办行制度”。确定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交通银行陕西省分行等4家银行为6家综保区主办银行,全流程负责区内企业融资、结算、汇兑等金融外汇服务,确保金融外汇政策精准直达。
持续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评估工作,以督评方式促进地区营商环境改善。举办外汇避险策略系列培训10次,覆盖企业800余家,涉外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全省外汇衍生品履约额66.95亿美元,同比增长88.54%。
金融基础服务及数字赋能更加优化
金融基础服务扩面增效。开通“十四运”财政资金拨付绿色通道,保障资金及时拨付、准确到账。全面落地实施支付手续费减费让利政策,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6万余户,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在全国首批启用企业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推动成立省级国有控股征信公司。
科技赋能金融创新发展持续深化。顺利完成6部委金融科技应用试点结项评估,29个项目全面上线,惠民利企成效显著。启动7部委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30个项目全面推进,助力金融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乡村。高质量承办网络安全宣传周西安主场活动,组织全省金融机构开展了5908场形式多样、渠道丰富的网络安全宣传活动,进一步推动网络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稳妥推进。正式投产场景37.09万个,流通交易1236.55万笔、金额48.96亿元,西安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入选“2021年数字陕西建设优秀成果和最佳实践案例”。